曾经,他们是身着戎装,保家卫国的军人;如今,褪下军绿不改本色,在政法战线上履职尽责。一日为兵,终身入伍,戎装虽卸,军魂犹在。军营锤炼的钢铁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性,正激励着他们在政法新战线上续写荣光。
今天是八一建军节,在这个属于军人的光荣节日里,让我们致敬政法战线上那些“退役不褪色”的老兵们。
断桥上的“平安钉”
在西湖断桥边,你或许无意间曾见过陈宗耀。这名皮肤黝黑、身姿挺拔的汉子,既是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西湖景区分局岳庙派出所民警,也是一名退役军人。20年来,他始终坚守在断桥执勤岗,面对咨询、求救等情况,他有求必应,“每天站在断桥桥头,人看风景我看人。”渐渐地,陈宗耀自己也成了断桥边的一道风景。
密集的人流中,陈宗耀像一枚“钉子”默默坚守。除了吃饭和上厕所,他始终在断桥附近不超过100米的岗位上。长期站立,让他的双腿出现静脉曲张,挽起裤腿,小腿上凸出的血管清晰可见。
陈宗耀说,自己从小就有当兵梦。1986年,他应征入伍,在部队担任炊事兵。爱琢磨的他,在炊事班小有名气。他烧的豆芽不仅速度快,味道也好。在大家百般打探下,陈宗耀说出“秘诀”:“要用大火,加一点白醋,可以去腥提鲜,让豆芽更脆。”
陈宗耀当炊事兵时
转业从警后,陈宗耀把钻研精神带到了新岗位。断桥周边纠纷多,他自学心理学、调解技巧,很多别人搞不定的事,他三言两语就能化解。执勤前,他总要练几套在部队学的擒拿拳,“打完拳一身轻松,每天上班精神特别好。”
2005年转业加入杭州公安后,陈宗耀的“硬汉”作风,获得同事称赞。岳庙派出所特保中队长陈复波告诉记者,每次碰到落水警情,不管天冷天热,跑最前面的肯定是陈宗耀。有一次,一名身高1米8、体重90多公斤的醉酒男子闹事,被他用标准擒拿动作迅速制服。
陈宗耀执守断桥
在西湖边值守,看似是“美差”,但背后辛苦鲜有人知。“像西湖的春天,有漫天柳絮,吹到眼睛里非常难受,会红肿;进入口腔,会影响呼吸。一些年轻干警难以忍受,但陈宗耀始终坚守、任劳任怨,是全所的榜样。”陈复波说。
明年,陈宗耀就要退休了,今年可能是他最后一个在岗的建军节。从军19年、从警20年,他曾获得“全国优秀人民警察”“全国模范退役军人”称号。
高速路上的“鹰眼盾”
今年43岁的杭州高速交警支队五大队副中队长徐开雄,被大家唤为“火眼金睛”。在部队时,他曾参与“东海”系列演习、上海世博安保工作。由于他总能快速发现情况,并作出判断,是队内有名的“鹰眼”。18年军旅生涯后,他转业到地方,投入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第一线。
徐开雄当兵时
徐开雄“火眼金睛”的称号,源于一场潜在险情。一次日常路面巡逻时,密集的车流中,徐开雄发现一辆半挂大货车的车尾飘出些许烟雾。徐开雄驾驶警车靠近发现,烟雾来源于货车左侧油箱,而前方1.5公里处就是隧道。他火速行动,扑灭油箱附近明火,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。
除了过人的观察力,徐开雄还保持着军人吃苦耐劳的本色。春运、国庆等繁忙时期,他总是冲锋在前,“我来”是他的口头禅,“比起以往24小时战备,这点辛苦不算什么。”
徐开雄在高速执勤
看似钢铁般外表下,徐开雄也有温暖的一面。大队里挂着群众送来的锦旗,记录着他的一次暖心救助。说起这事,徐开雄仍历历在目,那是去年的一个夜晚,辖区路段发生一起追尾事故,他到达现场发现,车内驾驶员神情恍惚,头部止不住地出血。
“时间就是生命,在这种时候,我们必须是伤者的第一亲人。”形势紧急,徐开雄向勤务室报备后,立即将伤员扶上警车。警笛鸣响,徐开雄用喊话器不断提醒沿途车辆避让通行,为伤员争取出一条生命通道。最终,伤员被送至医院,得到及时救治。看到有家属赶到,守在一旁的徐开雄才站起身,悄悄离开。
军人身上这种以群众至上的柔情,像是一种共性。
去年,一个暖心的救援视频在网络上传播。画面中,是同为军转干部的高速交警一大队二中队指导员高磊。辖区内两辆小型汽车发生追尾,车辆旋转360度后横停在路上,面对陷入半昏迷的伤员,高磊始终捏着他的手,一遍遍呼喊:“眼睛睁开,不要闭上,醒醒啊,看我,看我!”
“我当时就想,千万不能让驾驶员昏迷过去,否则会十分危险,一定要保持意识。”高磊说。救护车赶来,护送伤员上车后,他还是放心不下,直到得知伤员经过治疗并无大碍后,他才松了口气。
百姓身边的“雷锋匠”
大到空军飞机,小到蓝牙耳机,任捍东都维修过,因此大家称呼他为“修理大王”。任捍东是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名法警,从部队到法院,他为战友、同事、社区居民修过各式各样的东西。坏了的物件交给任捍东,要不了多少时间,他就能修复如初。
任捍东说,自己从小就喜爱机械修理,曾因为好奇,拆掉父亲非常宝贝的中山表。任捍东在嘉兴空军某部修理厂机务大队担任军械师时,就义务帮战友们维修,渐渐小有名气。后来,部队经常组织官兵去社区“学雷锋”,有“绝活”的任捍东,成了街坊邻居喜欢的人。
在部队时期的任捍东
即使转业后,修理这门手艺,任捍东始终没有落下。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任捍东为领衔人,创设了机关志愿服务品牌。“和捍东一起学雷锋”就像一句响亮的广告语,让很多人认识了法警任捍东。他的名字,和志愿服务的联系更紧密了。
任捍东义务修理电器的范围很快从法院扩大到社区、街道等更多地方。他变得更加忙碌: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,每场修理家电30件以上;每天工作之余至少完成一件维修任务;还不定时上门为有需要的老人服务。同事们发现,工作之余,任捍东总是一头扎进那些等着他维修的旧电器中,这是他的爱好,也承载着他人的期盼。
任捍东帮助居民义务修家电
如今,任捍东志愿服务的范围和形式,仍在扩大。除了“和捍东一起学雷锋”志愿服务项目,他还在嘉兴文博社区开设了志愿服务的新“据点”——“任捍东学雷锋老兵工作室”,这20多平方米的地方,让每一名需要维修服务的居民都“不跑空”。在他的带动下,法院干警也纷纷加入志愿服务队伍,“学雷锋”的队伍越来越壮大。
从军营到法院,从保家卫国的军人到捍卫公正的法警,从修飞机的军械师到热心助人的志愿者,军人、法警、志愿者这三个身份,在朴实憨厚、总是乐呵呵的任捍东身上完美融合。受到父亲的影响,任捍东的儿子在大学期间参军入伍。碰到假期或是周末,志愿服务的点位上,总能看到任捍东父子俩的身影。